

ABOUT TWELVE GRANNIES
「十二婆姐」的由來源自於《福建閩部別記》中記載,五代後唐永和年間,陳靖姑替閩王解決妖患,閩王為報恩將三十六宮女賜贈給陳靖姑為徒弟,俗稱三十六婆姐。
臨水夫人在臺灣又叫臨水奶或註生娘娘,是專管保胎育兒,護佑婦女兒童的女神。清雍正時期(約1723~1735),隨著福州沿海居民的遷臺,臨水夫人的信仰活動被帶到臺灣。臨水夫人有三十六個宮娥,「十二婆姐陣」乃擇取其前十二位為對象所組成。
民眾在觀賞陣頭或遇到婆姐出巡時,也會帶小孩至婆姐們面前,讓婆姐撫摸頭部,以求孩子平安健康長大、聰慧過人。

十二婆姐陣的分佈,全台灣僅六團,臺南市就有四團,歷史也最悠久,堪稱發源地。圖是臺南麻豆保安宮十二婆姐陣。 圖文來源 / 吳騰達

十二婆姐陣的分佈,全台灣僅六團,臺南市就有四團,歷史也最悠久,堪稱發源地。圖是臺南麻豆保安宮十二婆姐陣。 圖文來源 / 吳騰達
十二婆姐陣的團員組成除了十二婆姐角色外,還有婆姐母、婆姐子,以及在前持隊旗、打鑼鼓、拿謝籃引導的後場人員,人數共約十八人。
十二婆姐陣演出時,婆姐身穿大紅鳳仙裝,戴白手套,左手撐傘、右手持扇,並戴著婆姐面具沿街遊行走,配合鑼聲鼓點,扇子兩邊搖晃,洋傘上下移動,極其花俏好看;主要道具即是面具、紙傘、羽扇。
婆姐母則身穿藍色婦裝,手執拐杖、肩扛黑傘,吊包袱,隨陣追趕、照顧調皮的婆姐囝,表現出生動活潑的氣氛。

十二婆姐陣的主要道具,除了手拿的涼傘及羽扇外,最特殊的乃是"臉譜"。有的歪嘴斜眼,有的和藹慈祥。圖是麻豆保安宮十二婆姐陣的面具。 圖文來源 / 吳騰達

十二婆姐陣的主要道具,除了手拿的涼傘及羽扇外,最特殊的乃是"臉譜"。有的歪嘴斜眼,有的和藹慈祥。圖是麻豆保安宮十二婆姐陣的面具。 圖文來源 / 吳騰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