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555.jpg

ABOUT  TWELVE  GRANNIES

        「十二婆姐」的由來源自於《福建閩部別記》中記載,五代後唐永和年間,陳靖姑替閩王解決妖患,閩王為報恩將三十六宮女賜贈給陳靖姑為徒弟,俗稱三十六婆姐。

 

        臨水夫人在臺灣又叫臨水奶或註生娘娘,是專管保胎育兒,護佑婦女兒童的女神。清雍正時期(約1723~1735),隨著福州沿海居民的遷臺,臨水夫人的信仰活動被帶到臺灣。臨水夫人有三十六個宮娥,「十二婆姐陣」乃擇取其前十二位為對象所組成。

 

        民眾在觀賞陣頭或遇到婆姐出巡時,也會帶小孩至婆姐們面前,讓婆姐撫摸頭部,以求孩子平安健康長大、聰慧過人。

         十二婆姐陣的團員組成除了十二婆姐角色外,還有婆姐母、婆姐子,以及在前持隊旗、打鑼鼓、拿謝籃引導的後場人員,人數共約十八人

 

        十二婆姐陣演出時,婆姐身穿大紅鳳仙裝,戴白手套,左手撐傘、右手持扇,並戴著婆姐面具沿街遊行走,配合鑼聲鼓點,扇子兩邊搖晃,洋傘上下移動,極其花俏好看;主要道具即是面具、紙傘、羽扇。

 

        婆姐母則身穿藍色婦裝,手執拐杖、肩扛黑傘,吊包袱,隨陣追趕、照顧調皮的婆姐囝,表現出生動活潑的氣氛。

禮俗禁忌

十二婆姐陣最初是奉神意而成立,組陣後也依婆祖旨意行事,對神明的崇敬反映在陣頭禁忌:
1. 出陣前要以香爐淨身,以示潔淨。
2. 出陣之前和出陣回來,都要將衣物和面具以香燻淨一番。
3. 面具是神聖物,戴面具時不能進廁所;進廁所要將面具卸下。
4. 出陣表演時忌諱外人穿越陣頭或者太靠近隊伍。
5. 喪葬場演出的道具、服裝,必須與平常廟會演出的作區隔
6. 從喪葬場合出陣回來,必須化符水、用芙蓉葉淨灑衣物道具,並焚燒金紙、向五媽上香,以祈求團員平安。
7. 農曆七月不練習、不出陣,會休息一整個月,如遇特殊情況必須練習,也不打鼓,以免驚動「好兄弟」。

bottom of page